搜索
搜索
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

千千资讯

千千专访 | 性别暴力不应该谴责受害人

  • 分类:媒体报道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6-23 16:19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千千专访 | 性别暴力不应该谴责受害人

【概要描述】

  • 分类:媒体报道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6-23 16:19
  • 访问量:
详情

“关于性别暴力问题的讨论永远不应该谴责受害人”

专访 吕孝权律师

 

 

                                                                 吕孝权律师      Source:千千律师事务所

    吕孝权律师现为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主要承办典型妇女权益法律援助和公益诉讼案件,参与了多项有关妇女权益、性别平等的普法和公益法律的培训研讨工作。吕律师曾担任辽宁营口嫖宿幼女案的被害幼女法律援助律师,间接推动了刑法修正案(九)中嫖宿幼女罪的废除。其代理的河南桐柏20名幼女遭教学点老师强奸、强制猥亵案被选入2014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30个候选案例之一。SRP有幸邀请到了吕律师[1],探讨了家暴案件的网络发酵、家暴受害者的维权和针对性别暴力的立法等话题。

 

 

采访&写作丨Mengyi 袁笑闻 王嵚泓

校改丨张妮

排版&设计丨后雅 Coco Vivi

审核丨李君豪 Yimar Corrine

                                                                                                             Q1                                                                                                                        

 
SRP2020年大众关注度比较高的案例中有不少是跟家暴有关的:拉姆案、方洋洋被虐致死、泰国杀妻骗保案开庭、马金瑜、张培萌家暴还有数起的被家暴的妻子试图离婚反被谋杀的案例。您对这些个案引发的关注有什么看法?

吕孝权律师(以下简称吕律师)我觉得这些个案引发的关注涉及到几个层面,第一是由于新媒体、自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 加上这几个案件涉及到名人,情节后果比较严重,所以形成了一个公共性的舆情案件。第二层面是《反家暴法》[2]的贯彻实施,公众的反家暴意识、维权的意识觉醒和加强,加上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公众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多。当然,年轻、受过教育的公众更能理解案情详细,会更积极地参与讨论,教育程度高资源多的妇女受害案件也更易扩散。

                                                                                                              Q2                                                                                                        

SRP我们目前看到的案例都是极端的,很多案例中的受害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您是否会担心公众会对家暴议题感到麻木?反而对更频繁的、低伤害的家暴敏感度更低?

 

吕律师家暴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本身需要受到更多关注,无论什么时候和情况下受到关注都不会是过时的。虽然这些案件引发的关注很多,但是我认为对于公众对于家暴敏感度更低的担心是多余的。家庭暴力有普遍性和严重性,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这种事件的发生通常会受到网友第一时间的关注。

 总之,对于公众共情能力下降的担心是多余的,虽然很多案件由于情节不是很严重而且不涉及名人效应,影响不是那么大,但不代表如果没有大规模的网络曝光,在一定范围内就不会被关注。

                                                                                                              Q3                                                                                                     

SRP部分上述案例引发网友了对“完美受害者”的讨论。您认为是什么因素导致的?

吕律师我认为当我们谈论性别暴力话题时,首先要确立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永远不得谴责受害人网民提到“完美受害者”,这个立场本身就错了。媒体应该就此种讨论起到正面的宣扬引导作用。

 关于导致这种讨论的因素,我觉得有几个层面。第一,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文化观念,很多人不以为老公打老婆、父母打孩子有什么问题,他们认为只要不严重,就不违法,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家庭暴力是家务事,这种观念不是从一个人身上产生的,这是社会的文化观念导致的,我们要去努力修正这种观念,这是根源性的东西。第二,公众对家庭暴力本质和危害认识不足如果认识不到家暴的本质和危害,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是社会常态。在权威影响下,大众对于“亲昵”和侵犯之间的界限缺乏认识,比如认为性骚扰是领导对于下属的关照、老师对于学生的关照,当我们对这类问题认识不清楚的时候,必然会产生行为上的偏差。第三,媒体报道没有对公众讨论进行正确的引导,没有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很多媒体的报道基本原则和立场就错了,他们基于窥私欲和猎奇心理进行报道,为了赚取阅读量。当媒体这样报道时,公众就会陷入关于“完美受害者的”讨论误区。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三方面:一是政府要承担更多责任,引导媒体展开更负责任的讨论;二是接手这类案件的律师面对媒体采访,要坚守职业操守,不去公开对受害人不利的信息;三是维权者本身在指控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法律为诬告和名誉侵权提供了维权手段,然而这也便利了被告对于维权者的反扑。维权者在做实名指控的时候一定要讲究策略和技巧。

                                                                                                               Q4                                                                                                     

SRP最近,重庆法院发布了第一张针对男性被家暴的人身安全保护令,您认为可以通过男性受害者的个例,推动《反家暴法》实施,保护更多的女性受害者吗?

吕律师家庭暴力本身是中性的,无论是女性,男性,儿童,老年人都可能成为被害人。虽然人身安全保护令在法律层面不针对任何一个群体,只要是家庭暴力的被害人都在它的保护范畴之内但是因为客观上90%以上的被害人是妇女,所以大家都产生了它主要是关注妇女问题的错觉。我们会惊讶于男性拿到人身安全保护令这件事,是因为很多男性的家暴的被害人的问题根本没有被重视,他们可能也没有去向法院申请,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意识,或许就算是有,也因为觉得家丑不可外扬而压抑下去。再说,在一个充满性别刻板印象的大环境之下,对男性赋予的这种角色导致他们可能不会像女性那样把自己标榜成一个受害者。这种情况下,他们也是性别歧视的受害者。

法律本身是不偏重关注任何群体的,但我们自己观念中有偏见。我们要做的是去消除大家心里的歧视,并且鼓励男性家暴受害者维权。当全社会都形成家庭暴力是社会问题而非单单妇女问题这个观念,我们就不会觉得男性拿到人身保护令这件事值得惊异。

                                                                                                              Q5                                                                                                         

SRP在很多情况下,家暴受害者可能会不知道法律求助的渠道,或者施暴者会控制他们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有哪些方法可以能让这些受害者所获得帮助?如果想要给他们更多的帮助,需要在哪方面努力呢?

吕律师在自由受限的情况下,受害者根据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看是否可以考虑通过对外喊叫、用力拍门、从房间里扔出一些容易引起周围人注意的物品等方式向外寻求帮助。受害者的亲朋好友、所在地区居委会可以在他们反常地消失后第一时间通过家访等方式进行外力救济。我觉得自力救济和外力救济应该相辅相成、多管齐下地保障家暴受害者安全。这个不是单纯的某一个人或者说某一个组织的职责,而是一个社会群体共同干预救助的这么一个问题。

 

                                                                                                                Q6                                                                                                       

SRP2020年,法学老师罗翔突然变成了网红,似乎大众对普法有了兴趣。您认为对于普法工作而言,现在是不是一个好时机呢?

吕律师这个我没有绝对的答案,一方面来说新媒体、自媒体的传播给法律的宣传普及、对某一个社会问题的讨论、深度反思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从这方面来说这个时机非常好,不过现在的网络环境也有相对消极负面的一面。但是总而言之积极作用大于消极影响,罗翔老师的视频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确实对普法工作的发展有很多益处,线上普法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传播面更广,而且成本很低,方便快捷。

                                                                                                                Q7                                                                                                          

SRP您是否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的女警察、女检察官、女法官

吕律师我们谈推进性别平等工作,是不是有更多的女性参与,这种现状一定会改变的?我觉得是两面性,一方面要鼓励更多的女性进入公检法司系统参与决策。从数量上来说,我们要保证执法司法人员的性别比例,这样对推动性别平等、完善法制系统都有益处。

另外一个方面,我认为性别平等工作的推动跟性别本身没有关系,而是跟从事性别平等工作的这个人本身的意识、理念和技能到不到位有关系。最主要的是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培训,不断的机会、资源、平台的倾斜来提高公检法人员的意识,来提高他们的能力,使得他有足够的这种意识和能力去推动性别平等,实现妇女权益。当女性占据这个平台的时候,她做的工作就一定对推动性别平等有帮助吗?恐怕不见得。现在两会期间有一个女性专家提男女要区别教育,绝对是被痛批的,她这个建议在进一步固化男女的角色分工,在固化男女的性别刻板印象。当女性也在这个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时候,她的性别歧视是一个集体无意识,也给受害者造成伤害。

                                                                                                                  Q8                                                                                                      

SRP我们正在做一个关于海外华人女性的公益项目,请问您在工作中有接触过前来咨询或者求助的海外华人女性呢?她们会有一些什么特别的需求吗?

吕律师我们主要服务于国内,也接待海外的求助者,我们主要提供咨询和指导意见,很少直接代理此类案件。有不少麻烦的地方,一个是语言不通,沟通过程严重依赖翻译妨碍效率。第二个是关于求助者的国籍和起诉地,比如在国外起诉我们只能给她们一些指导性意见,而如果在大陆起诉,也会面临很多问题,涉及到代理手续、证据材料公证认证、以及裁判文书的跨国界认可问题,等等。我们一般建议求助者在国外起诉,这样的话,生效判决更容易得到执行。

                                                                                                                    Q9                                                                                                     

SRP从律师的角度,您还希望我们这个平台做一些什么样的工作?

吕律师第一,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们可以给海外的华人女性提供相关的信息,进行海内外经验的交换。第二,链接海内外的资源,做一些务实的救助干预,试着慢慢搭建起一个跨国的援助网络。第三,可以帮被害人做相关的备案分析,给她们提供最好的咨询建议。在这第三项工作中,我们不能代入“完美受害者”的偏见,不代替被害人做最终决策,一切得尊重她们的自主决定,也不要给被害人贴标签。另外,我觉得你们也可以有更多的平台,不仅要有法律平台,也可以有医疗、教育等等平台。这些平台搭建起来后可能做事会更顺手些。

*以上观点不代表SRP立场

*相关资源:

[1] 环球网,2020-08-26,公益普法——吕孝权:遭受家庭暴力后如何固定证据并寻求有效救济,https://hope.huanqiu.com/article/3zcfLck1pGs

[2]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5年12月27日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

电话(Tel):010-84833270/84833276   传真:010-84833270转811
网址:www.woman-legalaid.org.cn  邮箱:ngo@woman-legalaid.org.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08号千鹤家园3号楼1304室邮编:100029

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

官方微博

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二分  京ICP备11048134号

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